很多人应该都知道,马来西亚是一个由马来人、华人和印度人组成的多元民族国家。马来人信奉教,是,因此严格遵守饮食规定,不吃猪肉,不食未经过方式宰杀的肉类。
因此,许多希望吸引马来人顾客的餐厅需要取得认证(Halal Certification)。但马来西亚的认证制度由政府机构JAKIM(马来西亚发展局)监管,申请过程十分严格。餐厅需要提供全套供应链的原材料来源、加工过程、员工培训记录,甚至连清洁剂和储藏设备是否“”也都受到监管。马来西亚的认证(Halal Certification)申请过程繁复,审查周期长,成本高昂,许多小型餐厅难以承担。
然而,现实中仍有一些没有正式认证的餐厅,依然受到马来人欢迎。比如在吉隆坡非常受欢迎的日式自助火锅连锁店Suki-ya,虽然没有正式的标志,但餐厅不供应猪肉,菜单以鸡肉、牛肉、海鲜和素食为主,环境整洁,服务规范。在我一次周五下午和朋友前往用餐时,发现店内有很多马来族顾客,尤其是马来小姐姐,看起来都像是常来的样子。
所以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是,为什么即便没有认证,马来人却普遍更信任日本餐厅?
这背后既有文化印象的因素,也有经营者策略的考量。一方面,日本餐厅在马来西亚普遍以高标准、讲卫生、守规矩的形象示人,在公众心中形成了较强的品牌信誉感。另一方面,日本企业在海外经营时,往往高度重视本地文化的尊重与适配,餐饮品牌会主动做出明确标识,例如No pork, no lard,甚至雇佣马来员工,打造一个让顾客感到安心的就餐环境。这种长期累积的文化信任感,使得许多马来人愿意尝试没有认证但看起来“可靠”的日料店。
许多马来人对华人餐厅存在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,担心食物中含有猪肉成分,星空官方网站或厨房使用的锅具与猪肉接触过。除非华人餐厅雇用了马来员工作为前台或厨房员工,并主动公开食材来源、隔离处理流程,否则很难打消马来人的疑虑。
此外,中国的认证在马来西亚市场也缺乏认可度。JAKIM只认可来自少数几个中国省份的认证机构,例如:宁夏、甘肃、青海这几个人口较多的地区。这意味着,除非中国企业在这些省份获得认证,否则其资格在马来西亚不被承认。星空官方网站
目前来看,真正能在马来西亚打入马来人市场的中国餐饮品牌屈指可数,其中兰州拉面是一个成功的典型。它之所以能受到马来人欢迎,首先因为兰州拉面本身起源于中国的聚居区(主要是甘肃),其食材和制作方式符合要求。此外,很多兰州拉面店本身由中国回族经营,厨师和店员也多为,这在马来西亚马来人眼中具有天然的信任度和文化亲和力。
我在马来西亚生活的时间不算长,大概8个多月。我生活下来的感受是,虽然这里是一个多元文化国家,三大民族共享社会资源,表面看起来和谐,但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,仍然能感受到一些微妙的分化与隔阂。族群之间的信任并不牢固,合作有时也带着警惕甚至竞争的意味。
这种微妙的张力也体现在城市建设上。星空官方网站比如吉隆坡的城市道路规划,给我一种“想一出是一出”、缺乏整体统筹的感觉,交通不够系统化。我想,这可能与马来西亚长期存在的“政治由马来人主导,经济由华人主导”的权力结构有关。两者之间缺乏真正融合,或许也造成了在城市管理层面的断裂感。
现在越来越多中国人来马发展,在个别行业抢占市场份额、压低价格、引发摩擦的现象正在出现,比如前阵子出现的299块摄影事件。部分本地人对此表达不满,担心自身机会被侵蚀。但另一方面,我觉得中国企业和创业者也给相对平稳、节奏缓慢的马来西亚市场注入了一定的竞争机制和资源流动,带来了新的可能性。凡事皆有两面,这是一种考验,也是一种机会。